第(3/3)页 不过,这还没完。 由侦察营战士和地图页构成的实时地图,让张云可以每分钟套现一套标注了鬼子兵力位置的精准地图。 而炮兵参谋们则是根据这套精准地图,寻找鬼子兵力聚集位置或者装备位置,迅速计算炮兵射击诸元并传达给炮手。 然后炮兵们就可以不断调整炮口,向着前方继续轰击。 凡是进入独立支队前沿阵地4-13公里距离的鬼子,无论他们分散躲藏在哪里,都会有炮弹追过去,然后精准的在其所在位置爆炸。 毫无遮掩的沙地和草原地形,让鬼子们根本无法躲避,只能哭爹喊娘的四处逃跑。 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一场炮兵对步兵的屠戮和追杀。 更有意思的是,鬼子为了方便部队发起步坦协同突击,已经将战车第二师团以及第5、8战车联队的战车开到了距离独立支队阵地约10公里处等待。 结果,这些战车自然在张云的“人工雷达地图”下无所遁形。 于是阵地上的三个纵队,专门抽调出数十门76毫米加农炮,对着鬼子战车所在就是一阵炮击,击伤了不少鬼子战车,顺带着击毙了不少正在坦克外边休息的鬼子车组,让张云再次缴获加成了20余辆鬼子九七式战车。 ………………………… 夜间屠戮持续了许久,不过鬼子们也并非束手待毙。 先是部分靠后的鬼子发现八路军火炮大部分射程有限,绝大部分火炮都集中在4-9公里处(炮群位置在阵地后方2-5公里),因此一些鬼子逃离了炮火聚集区域,并迅速向后撤退。 而后,部署在15公里以外的鬼子重炮兵们也开始了反击,依靠白天时的高空侦察地图,向着八路军阵地特别是炮兵阵地发起了炮击。 不过,八路军炮兵阵地火炮都放置在炮坑里,除非鬼子炮弹刚好打在炮坑里,否则奈何不了火炮装备。 但鬼子的反击炮火仍然给帮助炮团火炮弹的辎重兵们带来困扰,士兵不得不躲避在周边的防炮洞里躲避炮火,影响了火炮攻击速度。 因此,鬼子的反击确实降低了独立支队炮兵们的进攻强度,但整体影响不大。 待鬼子们试探性打出来千余发炮弹,却感觉作战效果不大后,不得不转移炮口。 然后,他们就迎来了炮团测定位置后的反击炮火。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大半夜。 直到鬼子们逐步撤离,这场八路军与关东军主力的初战,才算正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