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阻拦宝贝孙子辞官的吴健彰很快就后悔得想用脑袋撞墙了,因为还没过得几天时间,长江上游就又传来急报,此前一直都拿坚城名城没办法的太平军也不知道从那里学来了一手缺德招数,竟然用挖地道埋火药的办法炸塌了武昌的文昌门,杀湖北巡抚常大淳和提督双福,又在洪山打跑了向荣的追兵,象吴超越预言一样的成功攻克了武昌城。
武昌既破,长江下游的大小城池自然一起告急,料定受命阻击太平军的两江总督陆建瀛肯定会又打自己宝贝孙子的主意,吴健彰再不敢浪费半diǎn时间,马上就让师爷幕僚替孙子写了一道称病辞官的折子,又把吴超越叫到面前,逼着宝贝孙子在折子上签名用印。
早就不想给满清当奴才的吴超越当然马上在折子上签了名,但是吴健彰派人用快马把折子发出后,吴超越却又对吴健彰说道:“爷爷,现在辞官恐怕没那么容易了,你如果真不想让我去打长毛,最好是再派个人去江宁活动一下,给陆建瀛送diǎn银子,请他答应让我辞官。不然的话,他不但肯定不会答应让我辞官,说不定还会反过来威胁我们,说我如果坚持请辞,他就要上表朝廷弹劾我们,让朝廷治我的罪。”
考虑到长江战场的危急形势,不缺银子的吴健彰毫不犹豫的就采纳了孙子的建议,也马上就叫来专门替自己干脏事的心腹师爷,让他带着银子去江宁行贿送礼,收买陆建瀛同意让吴超越辞去官职。但即便就是这样,吴超越心里却依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总觉得这事不会那么顺利,在这方面运气很烂的自己说不定真得被迫和太平军干上一仗。
因为有这种不好的预感,也因为知道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上海将要爆发小刀会起义,吴超越还是着手加强了战争准备,先是说服吴健彰拿出银子又向美国人和普鲁士人订购了一批武器弹药,然后很有针对性的展开了对上海团练的水战训练,租来五条俗名叫做红单船的老闸船和若干小艇,雇佣水手把上海团练拉到了长江口进行水战训练,以便将来保卫上海。
也是到了这个◆↑dǐng◆↑diǎn◆↑小◆↑说,.∨.●o< s="arn:2p 0 2p 0">
时候,吴超越才发现他练水战竟然有着许多常人梦寐难求的先天优势,首先一diǎn就是上海团练大部分都是松江本地兵,熟悉舟船不怕下水;其次是老吴家在上海有许多广东老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随海船来上海谋生的水手,纪律虽然烂diǎn,操纵适用于沿海航行的老闸船却是看家本领,又对吴超越这个小老乡比较忠心听话,是相当理想的水手人选;第三就是洋人们热情帮忙,为了让吴超越向他们购买船只火炮,各国领事不但争着抢着为吴超越提供技术指导,英国人还免费帮吴超越训练炮手,并主动邀请吴超越的团练登上他们的武装商船,实际操作他们船上的先进火炮,唾沫横飞的劝说吴超越向他们买船买炮,并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武器弹药的供应。
鉴于这些,胸无大志的吴超越再是如何的想到檀香山去当华侨,难免也生出了这样的念头,“要是老子那天当上了曾剃头或者袁大头那样的军阀,学孙大炮他们签几道卖国条约换得洋人支持,想推翻满清建立新中国其实大有希望啊。”
动了这个念头归动了这个念头,性格有些懒散的吴超越还是更乐意当个不用太操心费神的富家翁,所以不管洋人再是如何鼓动吴超越扩建团练,吴超越都再没松过口,耐心只是等待自己辞官折子的答复,也不断祈祷上天保佑,让太平军的推进速度慢上一diǎn,多给一些自己辞官当逃兵的时间。
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到了咸丰二年腊月十八,已经移驻江宁的江苏巡抚杨文定首先送来公文,不但断然驳回了吴超越第二次递交的辞官折子,还直接谴责吴超越此时辞官是临阵脱逃,辜负君国黎民,并威胁说吴超越如果再敢辞官,他就要具表弹劾,请满清朝廷治吴超越的逃兵罪。
看到这道公文,吴健彰和吴超越这对无良祖孙的瘦脸当然是拉得比驴还长,明知道杨文定是挟私报复可是又无可奈何,也只能是寄希望于陆建瀛那里能够出现奇迹。然而让无良祖孙欲哭无泪的是,仅过了一天,去江宁活动的师爷也送来消息,说是陆建瀛已经去了九江前线,想行贿送礼也找不到对象,吴健彰急得直跺脚,可是又没胆子派师爷跑到前线去行贿送礼让宝贝孙子当逃兵,也只能是祈祷上天保佑,让太平军别往长江下游来,到别处去祸害其他地方。
残酷的事实很快就彻底粉碎了吴健彰的最后幻想,鉴于武昌失守和清军连战连败,窝火万分的咸丰大帝连下杀手,下旨将畏战不前的钦差大臣兼两湖总督徐广缙革职拿问,交刑部从重议罪,砍了装死逃命的岳州参家阿克东阿,把包庇阿克东阿的博勒恭武、廉昌和胡方谷等文武官员也顺手砍了脑袋,又抓了十几个畏战逃跑的文武官员,并将这些处罚写成邸报,明发天下让全国官员都知道畏战逃跑是什么下场!同时明令江苏和安徽等地团练不得拒绝陆建瀛征调,违令者一律从重议罪!
事情到了这步,吴健彰再是如何后悔逼着孙子当官也没用了,老泪纵横的只是自怨自艾,痛哭流涕的承认是自己害了宝贝孙子。而吴超越则一边安慰吴健彰,一边也做好了听调上阵的心理准备,认命的开始着手安排西征事宜,心里则开始盘算如何打上一两仗敷衍陆建瀛和咸丰,然后再想办法摆脱给满清当炮灰的命运。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该来的总该会来,该死的也绝对跑不掉,公元一八五三年二月九日,大清咸丰三年正月初二,在武昌过完了新年后,太平军毅然放弃武昌孤城,全力发起东征,水陆并进顺江而下,江面浮船万艘,帆樯旗帜如云,军力多达数十万,刀锋直指大清钱粮重地——江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