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毕竟这些玩意儿在他上学的时候,背的欲仙欲死,痛彻心扉。
至于苏轼的生平,他还真不知道。
之所以预感到苏轼今后的人生将会充满苦难,还是从他的秉性、行为推测出来的。
这种耿直的个性,口无遮拦的作风,眼里不容沙子的倔强,真的很不适合官场。
这在后世,甚至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全冠清没有太大的本事,但起码受了苏氏兄弟莫大的恩惠。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减少苏轼的苦难。
“主政地方,于学士而言未尝不是好事。远离中枢,自成一家,倒也逍遥自在。”
潜台词就是在隐晦地告诫苏轼,今后不要再回中枢了,也不要掺合中枢的事。
在徐州时,曾听当地百姓说起过,对苏轼份外称颂,说他是天大的好官。
看来苏轼不是不能做官,只要远离了政治斗争,还是能够尽展所长的。
他的意思,苏轼听出来了,但是并不打算听从。
“倘若遇事而不言,老夫为何还要做官?身居官场而不能正道直行,可谓奸逆。”
苏大胡子竟然是这样宁折不弯的性子。
全冠清有些着急。
“学士,世间之事绝不是非黑即白,君子当行中庸之道啊!”
“胡说八道!”
谁知苏轼一声厉喝,神情竟前所未有的严肃。
“不偏是为中,不易是为庸。你连这个都不懂,焉敢妄谈君子之道?”
一股电流酥麻全身,令全冠清有些恍惚。
中庸之道是这個意思吗?
他哪儿知道啊!
不过后世很多人都用中庸之道解释为难得糊涂,所以他才引用。结果没有想到,在大学问家面前遭了重。
李平见全冠清被喷了一脸口水,赶紧出来做好人。
“学士,全兄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今朝争不休,非我即敌,已难以分清是非黑白了。”
苏轼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浓密的胡须肆意飘舞。
“正因如此,我辈君子才更要秉正而言。倘若人人皆庸,天下苍生何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