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十三)-《崇祯十五年》


    第(2/3)页

      车臣汗又是愤怒,又是惊慌,他在亲兵的护卫之下,亲自冲到前方查看。

      借着晨曦的光亮,他拼命的瞪大了眼睛。

      ---明军大部分都是步兵,骑兵极少,不同寻常的是,除了少数的将官之外,士兵们都没有披甲,只是穿着棉衣,手持大盾,长枪,鸟铳,弓箭等作战武器,头上笠盔在晨光中泛着光泽。

      隐隐地,还能看见大量的马车。

      车臣汗忽然明白,明军为什么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的右翼了。

      ---没有甲胄,没有火炮,一律轻装,这些明军步兵最少一夜疾行了五十里,如此才有可能在晨曦的时候,出现在大宁城下,不,也许不是五十里,而是六十七十里!

      这怎么可能,明军是怎么做到的?

      一夜行军,必然疲惫,但明军阵势却依然齐整,无甲的士兵依然在各自军旗之下,整齐向前。

      由此可知,这些明军依然还有相当的战力,所以明军统帅才敢大胆的派遣他们前来迎敌。

      “都是步兵,没有骑兵,汗王,趁他们立足未稳,破了他们!”

      在车臣汗惊讶思索的同时,左右猛将却是劝。

      车臣汗却怒:“破什么破?还不快撤?!”

      不是他没有胆量,而是他终于清楚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

      此时,车臣汗派往右翼阻击的三千骑兵,已经在巴达拉诺颜的带领下,向明军冲去了。

      诺颜,蒙古官职,封建小领主。

      ……

      “呼哬~~~”

      马蹄滚滚,三千喀尔喀蒙古骑兵,分成三队,向明军冲去,马蹄踏起地上的新雪,升腾起一股股的白雾,马蹄翻滚,捶打之声密如急鼓,铁骑突进之中,喀尔喀蒙古骑兵有相当的气势。

      “当,当,当!”

      明军阵中的鼓声忽然停止,代之的是三声铜锣。

      前进中的明军方阵听到三声铜锣,立刻就停了下来。厢车急急推出,鸟铳手长枪手盾牌手掷弹手弓箭手各就各位,原地立阵,迅速就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中军大旗之下,一个胡须浓密,全身披甲的大将正举着千里镜,遥望冲上来的喀尔喀骑兵。

      他身后的将旗之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张”字。

      原来是南京京营参将张名振。

      而此时他带领的,正是南京京营的一部分主力精锐。

      从崇祯十七年时,当时还是太子的隆武帝南下平灭张献忠,将张名振张家玉留在了南京京营,到今日,已经是七年之久了,这七年来,张名振张佳玉遵照隆武帝的命令,在南京以北京京营之法,挑选操练南京京营之兵,从最初的起步艰难,到后来的渐渐顺利,尤其是南京勋贵因为贪赃枉法,抗拒朝廷新政,被一扫而空之后,两张的练兵,更加没有了掣肘,变的越发顺利起来。到今年,已经在南京练出了强兵三万。

      这还是因为钱粮困局,隆武帝一直压着,不予南京京营扩编,不然能练出更多。

      为什么说是强兵,而不是精兵?因为南京京营还没有上过真正血腥杀戮的战场,见过屠宰死亡的场面呢,因此不能算精兵。

      去年,奉隆武帝的旨意,南京京营的三万强兵,就开始分批次的调往京师,作为松锦之战的预备军,这一次,喀尔喀蒙古骑兵袭击大宁,奉隆武帝的命令,南京京营的三万强兵,在张名振张家玉的带领下,先是分别移驻龙井关和青山口,休息一夜,然后又遵照统一命令,于前天清晨秘密出关,抛弃所有重装备,一人三天的口粮,两天两夜急行军两百里,终于按照隆武帝的军令,如期抵达大宁城下。

      如果是一般的军队,两天两夜的行军,两百里的路程,早已经是累散了架,根本没有接着战斗的能力,但京营不会,不唯南北京营,每年都会有一大一小两次的拉练,两天三夜行军两百里,是每一次的必须,也不唯南北军营吃的好,待遇高,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更因为这一次的出关,朝廷调集了大量的四轮马车,作为运兵车使用,士兵们急行军一阵,然后上车休息,继续前进,等到驮马累了,再下车步行,如此往复,士兵和驮马都能保持力气,行军的速度,更非往日可以比。

      这是车臣汗想不到,也是他难以预料的。

      ……

      此时见到喀尔喀车臣蒙古一阵慌乱,张名振心中振奋。

      塞外边城,金戈铁马,杀敌报国,不正是大丈夫所期望的吗?
    第(2/3)页